酒文化
汉王酒史
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
汉武帝建元六年,唐蒙大将奉命出使汉朝册封国-南越国(今广东),在南越国王接风宴上,好酒之士唐蒙尝到了酒香四溢的“枸酱酒”并为之倾倒,其味美独特,令人难忘。此酒颜色微黄,异香袭人,唐蒙大将尝遍天下美酒佳肴,亦被此等绝世美酒所倾倒。他一边品尝,一边问道:“此酒甚是好喝,敢问产自何处?”南越王哈哈一笑,随即答之:“上使所饮之酒,产自夜郎国。夜郎与南越有通商之好,以一江而通往来。上使若爱此酒,可尽兴而饮,此酒即便醉饮亦不伤身。”
唐蒙借此酒意,对南越王说道:“大王此酒,实属人间美味,吾虽有幸尝之,却觉有所僭越,如此美酒,不可独享,非为臣之道呵”。南越王说道:“此酒产量甚微,本王亦不可多得,独存此一坛,上使来访,故以此酒相待,如不饮此酒,恐招待不周也!”
为寻此酒以献汉武帝,唐蒙返程时绕道千里,跋山涉水,历时一年探寻夜郎国(今贵州),将枸酱酒带回长安奉予汉武帝。汉武帝饮后大加赞赏,称其“甘美之”,将此酒奉为宫廷御酒,作为将帅赏赐、册封之厚礼。
汉世汉酒
汉时酒风炽盛
酿酒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发展到汉代有了很大的进步,主要表现在制曲技术的提高和酿酒方法的创新。汉代已经生产饼曲,由散曲到饼曲是酒曲发展史中的一个飞跃;酿酒除了传统的方法外,汉代还有“酎酒法九酝酒法”等方法。
汉代的酒业生产规模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。私人开办的酒肆作坊在都市和乡镇分布极广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记载说:“通邑大都,酤一岁千酿。”反映汉代地主田庄的经济文献《四民月令》一书多次出现“曲室、作曲、酿春酒、渍曲酿冬酒”的记载。与酒业生产相应,两汉酒风之盛承前代余绪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汉高祖衣锦还乡把酒唱《大风》是鼓动汉代酒风的一把明火。文景之治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,乃至光武中兴等汉代的富足之世为酒风创造了充分的物质条件。无论是宫中朝堂的达官贵人,还是民间士林的细民九流对酒都极为热衷。王粲《酒赋》说:“暨我中叶,酒流犹多;群庶崇饮,日富月奢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》曰:“百礼之会,非酒不行。”
民俗,起于礼而成于酒
两汉辞赋中涉及到的酒种类繁多,其中基本分为酒类、醴类和醪类:邹阳《酒赋》说:“清者为酒,浊者为醴。清者圣明,浊者玩骏”,即酒之色泽清澈,而醴之酒体则比较浑浊。又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酒则九醌甘醴,十旬兼清”,“醴”而称“甘”,表明是甜酒。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“穆生不嗜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”,在功能上,酒、醴有不同的适用场合,在各种仪礼中,虽然酒、醴并陈,但相比而言,酒使用的场合比较多。
汉赋中的酒除了称为“酒”或“醴”的外,还有“醪”。如枚乘《柳赋》:“于是樽盈缥玉之酒,爵献金浆之醪。”桓谭《仙赋》:“吸玉液,食华芝,漱玉浆,饮金醪,出宇宙,与云浮,洒轻雾,济倾崖”。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若其厨膳,一酒则九醌甘醴,十旬兼清。醪敷径寸,浮蚁若薪。”“醪的基本词义是汁滓混合的酒、带糟的酒,但在更多时候则释为味道醇厚的酒。”
此外,汉赋显示当时的人们好饮色浓味厚的酒,而且往往以此为标准来评价美酒。邹阳《酒赋》曰:“其品类,则沙洛渌酃,程乡若下,高公之清,关中自薄,青渚荤停。凝醇醇酎,千日一醒。”“凝醇醇酎”意谓味道浓厚的酒。“沙洛渌酃”等各种酒之所以为名酒,就是因为其酒味浓厚。
Copyright © 汉王酒业有限公司 2023(hanwangjiuye.com)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贵阳 贵公网安备 52038202001073号
SAF Coolest v1.2 设置面板 YQGSX-ZVMH-YDZFE-AAS
无数据提示
Sorry,当前栏目暂无内容!
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